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红色诗人王林栓原创新作:《百言赋•中国商丘宣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0  浏览次数:113031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郑州报道:红色诗人王林栓原创新作:《百言赋•中国商丘宣言》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郑州报道:

百言赋•中国商丘宣言
  王林栓
  三商之源,华商之都①,
  六朝立封,文明立族②。
  汉兴之地,永城之属③,
  思想通今,根亲亘古④。

       “两个确保”⑤,锚定前路;
  “十大战略”⑥,擘画宏图;
  “七个强市”⑦,淬炼铁骨;
  “七大行动”⑧,驰驱虎步。

       旗帜擎举,使命不负,
  知行合一,奋进永驻。
  大美商城,绮梦鼎足,
  出彩商城,华章锦簇⑨。
  注释:
  ①三商之源,华商之都:“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是中国商丘的城市名片。因上古时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因华商始祖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商朝开国帝王商汤灭夏后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誉为“华商之都”。
  ②六朝立封,文明立族: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重要古都。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人工取火;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先后在此建都。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两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
  ③汉兴之地,永城之属: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覆灭秦朝之后,经过楚汉争霸击败项羽,建立了大汉朝。汉人、汉字、汉文化由此而兴。因此,永城被称为永城被誉为“汉兴之地”。在不足14平方公里的芒砀群山间,分布有汉梁文化景观等众多文物古迹,尤以汉高祖斩蛇碑、汉梁孝王及王后墓最为著名。中国秦汉史研究专家多次到此考察论证,认定永城为汉文化发源之地。
  ④思想通今,根亲亘古:商丘是中国百家争鸣主阵地、中国儒家思想发祥地、中国道家思想发源地、中国墨家思想发源地、中国名家思想发源地。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地、中华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历朝历代名人辈出,根亲文化丰富多彩。商丘由此成为中华根亲文化的圣地。
  ⑤“两个确保”:这是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即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两个确保”为今后30年河南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是河南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目标和总纲领。
  ⑥“十大战略”:是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路径,即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⑦“七个强市”:商丘市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同频共振:打造“七个强市”,即打造经济发展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城乡融合强市、幸福宜居强市、文化发展强市、平安建设强市、党建引领强市,实现商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把商丘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重要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省辖市。
  ⑧“七大行动”:即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中心城市更新行动、乡村振兴提质行动、改革开放攻坚行动、文旅文创融合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这是商丘市委精准把握商丘发展阶段特征、独特优势,对中央、省委要求的细化、实化、具体化,是对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具体部署,是全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实现奋斗目标的强力支撑,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措施,是商丘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
  ⑨旗帜擎举,使命不负,知行合一,奋进永驻。大美商城,绮梦鼎足,出彩商城,华章锦簇:2023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重担当、知行合一作表率、团结奋进开新局,全力以赴完成好明年各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
 ——————————
  王林栓:
  中国红色诗人
  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
  王林栓简历 
  王林栓,男,生于1963年7月,回族,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陕甘红军传人,红色诗人。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注册咨询师、政工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形象大使。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
  一、主要简历
  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郑州国棉五厂细纱车间通讯员。
  (1983年6月加入郑州市作家协会)
  1984年7月至1990年7月,郑州水工机械厂《郑州水工报》报编辑,(1988年8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
  1990年7月至1999年7月,郑州商业大厦《郑州商业大厦报》总编辑、中共郑州商业大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1999年7月至2001年9月,东方家庭报专题部主任。
  1999年10月至2001年7月,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工作》专题部主任。
  2001年7月至2021年5月14日,郑州市青少年诗词学会、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
  2021年5月14日至今,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法人代表。
  二、主要兼职
  南梁革命纪念馆顾问、华池县红色教育总策划师、华池县列宁学校名誉校长、红色传人精英网总监、《民声面对面》少年强中国强爱国主义素质教育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组委会副主任、河南省老教授协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王姓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部保育联盟主席、河南省人口学会家庭教育与人口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美丽乡村研究院总策划、河南省高校文联导师、郑州诗词学会副会长、“青年之声”郑州市文艺专家志愿者联盟主席、郑州市青少年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总撰稿,郑州市金融学校客座教授等。
  三、主要作品
  诗词集《百花新韵》、散文集《与绿色有约——走进郑州•中国绿化博览园》、诗歌集《王林栓诗选》等,参与主编《放歌中原》《家道》《写作有道》等10余部,发表诗词歌赋作品千余首。代表作《绿城风流歌》《解放之歌》《大中原三部曲》(《诗为中原经济区而作》《都市畅想》《我们的名字:中原》)《满江红·南梁》《抗疫三赋》(《庚子赋》《绿水青山赋》《中国少年赋》)《南梁三赋》(《南梁精神赋》《南梁革命纪念馆赋》《列宁小学赋》)《两会三赋》《健康中国三赋》《领航三赋》《拜祖三文》(《拜龙祖文》《拜始祖祈福文》《拜医祖文》)《中华二十四节气节日百言赋》《宣言十赋》(《百言赋·乡村振兴中原宣言》《百言赋·中华家庭教育宣言》《百言赋·中华龙族宣言》《百言赋·中华视力健康宣言》《百言赋·中国国防教育宣言》《百言赋·中国国家安全观宣言》《百言赋·中华传统文化宣言》《百言赋·中国红色文化宣言》《百言赋·中国新时代文化宣言》《百言赋·美丽中国宣言》)《百言赋·中国雄安新区宣言》《百言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宣言》《百言赋·中国西部大开发宣言》《百言赋·中国浦东新区宣言》《百言赋·中国中原宣言》《百言赋·中国郑州宣言》《百言赋·中国开封宣言》《百言赋·中国洛阳宣言》《百言赋·中国平顶山宣言》《百言赋·中国安阳宣言》《百言赋·中国慈善宣言》《百言赋·中国鹤壁宣言》《百言赋·中国新乡宣言》《百言赋·中国商丘宣言》等,是《春之歌》《郑州公民道德歌》《科普筑梦不停留》词作者。
  四、主要擅长
  策划:各类大型项目、活动整体策划和运作;
  导演:各类大型活动舞台整体呈现和执行;
  主持:各类大型活动主持;
  美育:提升新时代青少年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撰稿:各类文学、文案、主持词、讲话稿等撰写;
  演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等励志演讲;
  公关:人脉资源、文化教育、企业战略等关系融合、分享、共赢。

“百言赋”文学体例解读
  赋源于诗骚,兴于两汉,曾影响中国文学达两千多年,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古人云: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以赋观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势恶。故才弱者只能为诗,不能为赋。”“百言赋”是汲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文学体例之精华,结合当代文学欣赏和文学发展需要,独创的一种文学体例,是红色诗人王林栓创立的河南诗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也是独创的一种文学体例。
  诗言志,赋亦言志。“百言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表现手法上,坚持在继承中有创意,在创新中求发展,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古风古韵的景致,又有今香今味的风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时代心声。“百言赋”通篇分为三个小节,每小节四行32个字,四言一句,两句一行,每行都要押韵一致,原则上押平声韵,每一行上下对仗或每两行前后对仗。全赋共二十四句96字,留余一句4字,可谓“百言赋”文学体例之独特神韵也。
       时代需要美文佳作奇赋新碑,而美文佳作奇赋新碑要求作者有广博学识、深厚功底、宏大气魄、火热情怀;需要赋家拥有对大势的把握、洞察与品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沉心历练,艰苦跋涉,丰厚积累,刻意创新。“百言赋”是汲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文学体例之精华,结合当代文学欣赏和文学发展需要,独创的一种文学体例,堪称囊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全新综合体,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高评和点赞推崇,成为2022年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及新时代文学创新发展重要收获。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