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仁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2  浏览次数:565
核心提示:李汉潮一:礼力量的组织机制礼是力量的秩序,是力量作用的知的形式,它超越力量本能而创立力量的新形式。阴阳变化,先阴后阳标明了力量作用的自然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彰显、就是表现、就是存在运动。礼以人的情感形
李汉潮

一:礼——力量的组织机制

礼是力量的秩序,是力量作用的知的形式,它超越力量本能而创立力量的新形式。阴阳变化,先阴后阳标明了力量作用的自然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彰显、就是表现、就是存在运动。礼以人的情感形式实现了力量的组合,制造了进一步表现的秩序,自主的创造了存在运动。礼貌代表礼的形象,新的力量意志确立礼的实质。

现实是力量的,一切都是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创立。人性首先是力量然后才是知,一切的知都是关于力量的知。在力量与力量之间,在生与死的存在之间,是最直接的力量关系,即战斗关系。在知与知之间,在你与我之间,则还有共同存在的认知,其中生的情谊和战斗的意志创立了新的存在关系,那就是竞争,其表现形式就是礼。礼只是在彼此的知的情况下的产物,是彼此认同的共同的存在形式,它从共同的利益开始,并创立新的生的意义。礼并不是客客气气的表面现象,而是形成共识而表现共同的意志,礼让并不是畏缩,而是更好的前行,它是一个新的开始。知面对未知,而礼则获得新的力量,从而诞生新的视域。群体的产生标志着这个力量及其意志的存在,礼使人超越了自然地血链关系并以其共同的意志建立了新的世界,这个共同的意志就是存在运动。在礼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以其意义而实现,力量超越个体而为群体所有,存在运动在个体的自然形式和血链的自然关系之上实现了力量自然。以礼而行,个体在群体中获得了生的意志和死的关怀,生的喜悦死的伤怀构成了人性的乐章。

笔和绒是不分的,它们的关系是运用而突破的关系,犹如礼突破了本能的自然形式,实现了智慧的表现和运用。笔象征智慧,绒象征力量,它们是一个运动的整体。遵循力量的强者本能,通过知而转移到意义本身,于是,推动自然进步的是个体的自然情感,力量作用获得了新的意志形式。这是一个持续的动力机制,它以自然的阴阳结合实现一个动力单元,以知的意志发挥生的热情和动力,而知未知。人的意义越过了现在的存在,物质的形式及其变化只是现在的力量作用,然而它实现的意义却是关于未知的意义,自然地无限赐予人无限的意义而永恒。礼使人在获得力量的同时而获得自我,在实现自我运动的同时而获得自然。

知的本性就是认识,而认识的第一功能就是区别,区别的含义则是整体运用,礼则象征著这个整体运用。群体的含义就是超级强大的力量,而其形式就是知的形式。面对自然的强大,人那本能的力量意志激发了强烈的欲望,所谓的鬼神是人对未知的强大力量的感知,是因为未知而做出的区别,它的意义是行动而获得它。礼则是现实的心愿具体的形式,是一种祈求和渴望,在祭祀中它实现了一种沟通的方式——人与强大力量的沟通方式。这是人的本能是力量的本能,它来源于敬畏、惧怕甚至于恐惧,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渴望——渴望强大。那渴望强大的欲望逐渐知性化了,礼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准则,但它的原始作用始终不变,渴望强大的力量本能始终不变,同时知的无限性始终不变。一切都是存在运动的需要,礼在知的意志下不但创造了力量作用的新的秩序,还开创了人的情感的意义,那就是领袖群伦。

氏族部落的宗法制度展现了礼的雏形,人们在战斗中确立了一整套的规矩、制度、仪节,规范化系统化了礼的形式和人的形象,或者说一个知的力量意志。自然进步以人的情感形式而彰显,力量意志以礼的形式赢得超级形态,在此,知与力量的战争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兽与人,野蛮与文明,力量与智慧在礼的理性下获得统一,力量意志成为人手掌中的事物,万事万物成为人类行动行为的基础,人以礼而获得自由自主。舜帝“慎徽五典”(《尚书》 舜典)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指导人们的行动,确立了人的力量方式,从形式和意义上创立了礼的人的世界。力量在知礼的作用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从被动的力量作用中实现了主动的力量作用,礼从鬼神祭祀之中回到了人间,从对神秘力量的祈祷到以自然情感实现动力机制。真、善、美代替了力量本能,发挥了生的巨大的热情和强大的力量意志。

把握现在就是与天地同步,礼则把握了现在,其意义就是运用超我的力量意志,即确立现在的变化。《易经》以阴爻阳爻相向运动象征的表象了现在的变化,礼则以人的形式实现了它。“《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系辞上)《易》的原理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能够普遍的涵盖天地的法则。此处包含了一个个体作用的性质,即个体有主动性能力但必须以自然的方式实现。当一个个体能够把握现在的时候,它就具有了观察天地万物变化原理的能力,并从而知道幽明、生死、鬼神相对于变化而存在,其实质是一个主动性个体的作用,这个作用所创造的变化就是现在。把握现在就是开始,实现作用就是结束,因此知道生与死的意义。力量意志创造事物,形式消亡彰显变化,以此确立知未知的状况。以天地的法则为自我的法则,就不会违逆自然。其中的知能遍及万物而道理则帮助了天下人,所以不会有过错。持续运用而不会失去自我,个体则把握了自然运动的趋势而主导一切。以自然地方式实现自我并乐在其中,并以此得到自己最大的作为,由于全部发挥了所以不会有什么忧虑;完全发挥的强大的作用必然创造存在意义,因此能够得到爱和被爱。对天地之间的事物进行分科别类的认识而不会有过错,细致按排万物而不会脱离自然,透过现象则获得整体的知识。所以力量的作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易经》的变化不受个体形式的限制。同样礼抓住现在实现力量作用,从而不受情感限制。

“周礼”完善了一个超级存在的内在机制和运作机制,在群体之中实现个体的力量意志将个体行为与整体行为结合在一起。首先表现在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上,从个人成长的《士冠礼》到群体生活的《乡饮酒礼》确立了一个个体意志的位置和方向。以血缘父家长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是一个目标向外的力量机制,而分封、世袭、井田、宗法等政治经济体制是以其战功而获得的延续和发展,整个体系统一意志实现新的生气。“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易经》 系辞下)天地最大的功德是创生,圣人最大的宝物是获得再进一步的基础。如何保有这个基础?那就是仁德,即共同获得共同发展的品德,只有如此才不会失去所得。如何积聚众人?那就是财产,财产就是进步存在就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财物理清财产的意义,从而将个体的发展与群体的进步相统一,使人们不走弯路就是义的品德。礼以实现个体的力量意志而使整体的力量意志融入自然无限,它的真实意义就是财富。

礼客观的运用了现实的力量,在整体之中个体受到了些许的限制,失去了部分自我,但它获得了超我的力量,从而突破了自我。新的力量带来新的视域,新的认识带来新的欲望,自我在得与失之中把握了现在。“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固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易经》 系辞下)把握了现在就把握了一切,礼则把握了现在的力量意志,它用现在的经验来判断未来的时机,进而探究现象的细微变化,阐发幽隐的内情挖掘形式现象的真理。跨出行动,以恰当的名称分辨事物,用准确的言辞来下断语,做到实事求是。礼所使用的现在的事物虽然有限,但面对的是无限广阔的世界。它旨意深远,以礼而行朴素而文雅,所说的话所行的事委婉而现实,所实现的作用效果率真而实际。用礼来辅助百姓的日常生活,发挥了得与失的意义。人们具体的生活无非是得与失,但得与失只是形式,在得与失之间是现在的现实性,即进步存在的激情和意志。礼赋予得失于生命,并使现在具有理性。“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易经》 系辞下)天地创立了自然进步运动,圣人制礼作乐以自然意志实现人的能力作为。其中存在的意志能力与非存在的意志能力相互作用,人们在两种意志的作用下实现自我。礼以把握现在开始,去获得未知从而战胜了鬼神,而使人的能力获得真实性。

知是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力量的运用,但它的意志却是未知的将来,是新的欲望和需求,礼则为知提供了力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忘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曲礼上)礼的作用在于,形成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判断事物之嫌疑,分辩事物的同异而发挥其作用,以发展变化而分明现在的是是非非。礼,不是一时的爱好或喜悦,以礼而行不说做不到的话而是发挥现实的力量作用。礼,不是要破坏现状,不是要侵犯别人,更不是拉拢利用而是共同发展。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做到言出必行,以礼而行实现最大化就是善的行为。以行动的能力实现自我的意志,就是礼的实质。礼,是人行为处事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作为一种方法去限制人,是人自我追求不断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人学习追求自我。

礼的方式是合作而不是谦让,是行动而不是平安,是力量意志的方式而不是繁文缛节的礼仪,其核心是行动意志和责任。“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礼记》曲礼下)礼的意义就在于现在的责任,礼划分了权利同时也划分了责任,个体依据礼获得了超我的力量,同时依据礼获得了自我的使命。国君应为国家而死,大夫应为民众而死,士应为自己的责任而死。

人以礼认识了个体事物的不同形态,同时也认识了个体事物与自然进步的大势。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运动整体,其个体的存在运动同一。物质形式的个体以自我的存在形式与自然同一,生物形式的个体以自我的生的意志和知的情感与自然同一,礼则以知的人的形式实现自然进步创立运动存在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自然发展运行的大道是天下万物所共时的,是大家共同的品德。提倡品德倡导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创造合力实现共同进步。因此人不只是爱自己的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要使社会上的老人安享天年,使壮年人实现自己的力量作用,培养幼年人成长的意志。鳏寡,孤独,残废的人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男人实现自己的力量意志,女人则相辅相成。钱财,充分的运用到社会发展中,而不是收为己有;力量作用,充分的实现创造和建设,而不是为自己所有。因此各种不合礼的事情都杜绝了,劫掠偷窃的盗贼行为不屑于作。因而出外做事门户只是轻轻的闭上而已。人们以礼而行以自我的作用实现运动存在的意志就是大同。

礼秉承自然意志,在力量作用的基础上创立了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知,即知自我现在知运动存在。“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礼是先王运用自然变化的法则,用来实现人们的情感行为。礼使力量获得秩序并为人所用,得到礼则会以力量为基础而实现生的意义。人的形象就是以礼而行的力量形象,他效法地那雄?强大的力量,而与天地鬼神同在。人在天地之中的行为以礼而表现在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力量运用的人性的机制。圣人用礼的力量形式来实现天道人情,而天下国家以礼而行则得到力量自然。

人的欲望本能是天生的,且是生的本能需要。礼则赐予它们情感的意义,并以情感意志的方式实现它们。追求的意志,使一份情感珍贵而辉煌,一切变得那么的不同而特别,你或者她成为此时的唯一。“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礼记》昏义)婚嫁之礼都非常隆重,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表现了美好的心意,男方的使者来时,女方的父母要先在庙中摆设筵席,亲自出门拜迎,入了庙门,彼此揖让而登堂,在庙中听男方使者的言辞,这都是为了使婚礼真挚隆重而光明正大。自然意志以情感的方式获得实现。

礼与乐是不分的,当礼使人自主的实现力量意志的时候,则乐在其中。当个体以礼融入群体而获得自然无限的时候,则与天地同乐。“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礼记》仲尼燕居)不一定要摆上筵席,上堂下堂献上祭品相互谦让,然后才叫着礼。不一定要排列乐队,挥舞雉羽,奏鸣钟鼓,然后才叫着乐。说到就能做到,就是礼。发挥力量作用实现自我意志,就是乐。

 

二:论语——自由飞翔

论语就是武士之学。

人自然的是一名战士,在氏族部落的军事同盟中,每一名男子都自然地成为武士,他们本能的发挥力量作用而表现自我。武士就是力量,那么,以礼而行的武士就是超级力量。由此的礼仪则实现力量之学,它使人站在自然力量之上。人的行为意志在力量自然之上以礼而行,其存在意义就是飞翔。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把力量的本能形式发展成情感的知的形式,从而在自然的力量作用和人的本能欲望之上建立了一个人的情感的世界,或者说人间。他和动物世界的区别在于文明和野蛮的区别,但是这不是情感的区别,而是存在意义的区别。动物只不过是本能的满腹,而人则追求更高的需要,这是自然运动存在的意志,表现在人则是情感的形式,或者说仁义。人的情感不是人的情感,它是自然进步的情感,人的情感只不过是其实现的一种形式。透过人的特有的情感形式,所表现的只是存在运动,同时人的存在所表现的只是一个知,或者说一个知的力量和作用。由本能的知到认识自我实现主动的知,由主动的知表现自我从而认识存在与运动,就是知知知。它在继承与发展之中突破自我从而实现运动存在,而不受任何限制。突破现在就是实现运动,其意义就是自由。以知的理性以礼的现实的动力机制实现自我的力量作用,则获得自由飞翔。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自由的意义则是与天地合一而无限的自我意志。这一切以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行动而不是学习本身,其本身是力量作用,其实质是追求完美的行为,创造新的意志。孔子?着武士刀而意气风发,他在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知的认识创立情感的存在方式。其情其意是力量意志的情感。野蛮的力量本能、力量意志的武士精神向着情感意志的现实性发展,这是知的真实性和超我的认识,存在的意义由生存本能而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学犹如小鸟学习飞行的状态,其行为是突破现实状况的行为,其强大的意志表现了一个超越的自我。这个自我超越的是自然,超越的是现在,他获得的是自由。在这种自然生生不息的洪流之中实现自由,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假如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谋发展,那就是快乐。追求完美行动的人就是君子,他表现了学的人的形式。志同道合代表新的行动意志,其行动本身就是快乐的事,然而朋友之间的快乐是表面的,其内在的快乐是新的力量的加入所形成的新的存在意志,其快乐是运动的快乐存在的快乐。

为人,就是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存在,其核心是实现自我。这就是做人的原则,以人的原则行事从而成为人。这里进入一个殿堂,那就是人的殿堂。为人的意识是从野蛮之中走出的进步意识,它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于人的殿堂之中。与人相处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意识,并以此创立了共同的行为意志。为别人办事、对待朋友、对待老师的学问这三点反应了一个从内到外从思想到行动从知识到运用的行为过程。这是一个实现自我作用的行为过程,且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行为过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4)曾子所表述的是一个行动的状态,它的主动的知的形式所展现的是一个力量意志,其实现的是自我,采用的是知的方式。这里所言的是关于自我行为的认识,这个行为由我实现,但它不属于自我,它属于存在运动,同样我亦不属于自我。为人谋与人交以礼而获得力量,传则获得继承与发展,它们的意义在于表现。当这个表现达到最大化的时候,他的行为趋于完美。

孝、弟、信、众、仁勾画出了一个人,表现了在家里和走出家门实现自我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行动在先,学习相随,只有在新的意义之中学习才有意义。从家人到自我发挥了亲情的能动性,实现了自我的方式;从自我到民众发挥了自我的能力意志,实现了超自然个体的存在;从民众到仁则发挥了个体自我表现的意志,实现了自然进步。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创立了新的意志,行动则创造了这一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1.6)在家里是自然的成长,出了家门则是力量个体的组合,获得持续的表现则获得自我的存在,而贯穿在其中的是礼。这一切构成一个整体,那就是建设性。一步一步的行来,广泛的涉猎,所表现的是强大,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一个战斗的序列,由行为到知识,由知识到力量,由力量到一步步我的表现,其建设性就是仁义。

礼,是力量能力的象征。它不是礼貌,不是谦让,更不是和平相处,而是新的力量意志。礼一方面是对能力的认识,是对一个人的承认。另一方面礼使力量组合在一起,实现新的意志。“有之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1.12) 能力是贯穿一切形式而真实存在的基础,实现能力意志是自我存在的基础。而学习就是在行动之中掌握能力,并以其能力意志而获得表现。单纯的和是静态的,它并没有表现什么,发挥和的力量意志是礼的作用。礼是力量内部的动力机制,它协调个体而组建新个体,表现其力量意志,为行。

一切都在于创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贫穷或富有而在于从现在开始的力量意志。从现实出发发挥力量实现创新并乐于其中,就是君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1.15)“贫而乐”、“富而好礼”表现的是一种动态,其个体的人正在行动之中,贫和富只是一时的表现,并不能影响行动的意志,因而乐,因而好礼。子贡认识到行动不在于现在的贫和?,而在与事实求是的发挥自我的行动行为。

自然之德就是生命,它超越力量作用及其本能意志而实现运动,即运动存在。获得从形式上看是得到某一东西满足某一需要,其实质是自我意志的实现,最终是力量意志的实现。然而人的获得远不止这些,人以自我的形式获得的是行动意义。所谓的品德从来都不是什么静止的品德,它是行动实现的品德。自然之德在于生命运动而实现其存在,身心只有在生命运动之中才能拥有自我并回归自然。德就是获得进步运动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品德也只是进步运动达到完美状态时所具有的特质。这个状态是超我的状态,并创立了超越现在的意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1)为政就是为德。所以,道德就是以生命意义以自我的形式获得自然运行或者说是存在运动。为政在于实现生命意义,其方式是个体意志,即以个体的意志实现群体的运动。北极星是最明亮的一颗星,是最超前的一颗星,它的方向意志铸就了自我,于是“众星共之”。众星敬仰的是其生命意志,而实现的是自我的生命意志。所以,为政就是创立生命意志使个体实现自我。

《诗经》三百篇的核心就是求索,其情其意在于抒发和表现,抒发的是力量意志,表现的是自我。只有作新民才能排解现实之中一切的困惑,只有将现在融入创新的行动之中才能获得自我的意义。对自我所具有的生命意义的思考是超自我的能力意志,他不属于现在也不属于个体自我而是属于未知,是必须以行动面对的未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2)只有面对未知才能使现在获得真实,无邪在于以情感确定行为的真实,在于以已知的能力思考未知,以现实而实现自我,以生的意义而实现自由飞翔。在力量本能与生命意义之间,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在存在与运动存在之间,知以礼的形式获得力量获得自我无限。

人的一生是知的一生。由无知到获得一定的知,由一定的知实现一定的意义,由一定的意义去理解万物。从无知到知到知自我、从知自我到知突破自我到知自然,是一个力量从力量意志到自我意志到生命意志的成长过程。知最终化作力量融入自然。其中知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与自然,但是,是以不断强大的力量行为实现的。知意味着实现和战斗,这是生命的意志,是自然赋予的使命。君子肩负着这个使命。“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2)君子不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用处一个形式,自由的多样性是它的作用。君子对知和不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具有更多的行为可能。这表明清晰而明确的意志力,和人的自由能力,同时表明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礼是针对于自我的能力和意志的,它可以扩大到别人乃至所有的人,但针对于动物则无效,针对于别人不是人的行为则无效。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之外礼只是一个自然的力量存在,其行为不存在仁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3)没有仁则不存在礼和乐。季孙氏的行为是个体行为,他破坏了整体的存在意志和运动现象,造成了混乱。个体行为,面对的只能是消亡,它不具备持续性,因而不构成责任和义务,其本身是非礼的行为。义是自我所拥有的力量的天然的责任,实现它就是礼,不能实现就是无能。运动存在就是真理,而人的存在就是自我实现其个体的创新存在,由此面向一个更高的存在,其意义就是仁。礼则是仁的基础,它为仁创造了力量。然而不仁则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所有的只是一个力量的本能,它在释放和消耗中毁灭。仁,就是自我实现个体存在。它的含义就是给人以精神,给人以力量,使人自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运动的整体。这是力量的认可是认同的主动行为,是在共同进步之中寻求更大利益的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阔的胸怀,二是超前的能力意志。仁的形式是以共同的利益实现个体的意志,然后由个体意志形成新的存在。这只是自我实现个体存在的运动现象,不仁则反之。

充分理解礼的力量作用是建设作用,并且礼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礼,只是相对一定实力的礼。落后与先进不在于礼而在于力量能力,在于以礼的形式所创造新的力量意志。白色的底子是力量,力量具体的变化是花卉,其内在的形式是礼仪,但其整体的基础是仁。“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3.8)人的笑容表现的是精彩,其知的低?构成了基础,它确立了持续运动的意志。知未知的行为意志畅述了人的情感形式和创新的本质,它塑造了一个人性的礼仪形式。强大的力量使其做人的资本,突破自我创新存在的意志使其做人的精神,公平竞争能者为上是其做人的礼仪方式。礼从内在促成了这一力量的再生运动。

礼是生命的力量基础,仁是生命的意义基础,义则是生命的自然责任;力量的现实,生命的知,自我存在的作为实现了一个自由飞翔的意志。快乐与哀伤都不能影响它什么,情感只是必然的感受,抓住自我才是真实存在。“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3.20)快乐而不迷失自我,哀伤而不影响进步意志,知超越了力量本能之后,继而超越了个体情感,获得运动存在。

以力量本性的自我出发,建立忠孝仁义礼智信的现实的基础,则一切获得真实性。忠恕,就是忠于自己从而理解别人。共同的力量意志在利益的形式下形成统一的存在,实现自我是理解的基础,创新存在是理解的形式。其中:忠是忠于能力和意志,忠于自我的力量本性,即忠于自我的自然职责。集中精力持之以恒,以礼而在新的意志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就是忠的意义。恕是理解自我的力量本性,以至于理解每一个人的力量本性,从而获得关于力量的知。所以行忠恕之道,言论不能脱离行动,行动不能没有力量。自然的力量,知识的力量,群体的力量,三种能力君子同时发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4.24)行动是一切的开始,君子的行动能力要比他的语言能力还要强大。

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是力量关系,而人所谓的知所建立的关系只是其进步与发展的一种形式,它在力量关系之上建立了运动关系。仁、爱、忠、恕不能脱离力量而自我存在,人的想法不能脱离自然的进步运动而自我存在。个体的情感及其意义是要面对现实的,它们不能一厢情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5.12)人是动物,他不能孤立存在,这是自然大势。忠恕之道讲的是人主动性的知,它以自然大事而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道与天道指的是人所具有的力量与自然的关系,它存在于所有个体之间。一切的知都是力量的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人道以知而知天道,天道是绝对的法。人不能脱离力量但有脱离力量的能力和知,他战胜自然而发展自然,同时战胜自我而表现力量,这就是人之道。对于不是人的存在只能用自然的力量之道。

儒学就是为人之道,就是以人们所看到的获得的知识,来扩大自己视野的学说。它使人们具有突破现在突破自我的知的能力,并以此融入自然进步运动。它在武士所表现的力量自然的基础上,创立仁义礼智信,开创激情意志的生活。人首先从自己开始,但所看的远近有限。他只能以所获得的知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之中获得新的知。儒,就是运筹帷幄,它象征着新的意志和作用象征着知识和力量。儒者是具有强大的运筹能力的人,它具有从容不迫的形象,这是知的力量的形象。“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6.17)房子是一个由知的经验所构成的建设性的存在,门户就是儒学,它们象征着走出自我的情感意志,和其自然之道。它排除了偷鸡没狗的形式,确立的是创造的形式,儒学的意义在于以人的情感形式所彰显的自然大道,这是为人的正道。

诗、礼、乐都只是自我实现其个体存在的情感表现。它们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所表现的是一个运动主体,它自我而存在。“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7.21)“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8.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9.4)《诗经》所倡导的求索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它不在于“怪、力、乱、神”,而在于以礼确立于达成共识的组织结构所实现的共同进步的合力,成就于以自我的发展进步为乐而融入自然进步所实现的无限意义。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运动状态,它突破自我突破现在以实现自我最大化而融入自然进步。这种现象同时还排除了四种状态而确立了真实:不凭空臆断,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受自我限制。人实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的作用,将自己发挥到极限从而实现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志。其形式是自立自强,核心动力是新的秩序。
    现实世界的事实是,死是必须要面对的,鬼神也同样必须面对,但这一切先要把人做好把自我做好。鬼神的超形态和超强力量是一种渴望,死是必然的回归只有在其之间是人生。先把人做好才能侍奉鬼神,先实现自我的力量意志才能获得生的意义。把人做好就是把握住现在把握住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最大化,只有获得生的意义才知道死的存在。没有生就没有死。“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11.12)存在就是运动,个体自我的存在就是超越自我,其形式就是诗、礼、乐。生的情感战胜了个体的生与死,知的力量战胜了力量本能,自我战胜了具体形式的知,则就是生。其现象是存在,其个体意义是自由飞翔。

存在就是运动,不能突破自我实现运动存在永远都不可能接近于完善,此时接近于完善只能是僵化。“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11.19)颜回学到了知识,端木赐则运用了知识,其中的区别就是运动存在。

仁义确立一个自主的境界,在这里有力量有知识还有自我意志,它们构成针对于现在的行动及其行为意识。力量是整个世界潜在的基础,知识是现实世界礼仪的基础,而自我意志及其行为意识是存在运动的基础。在这里礼融于力量意志乐融于具体行为而无形,创新现在而存在的最终形态是自然运动,人的礼的形式就是创新存在,此时,人以自我的责任而与自然合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12.1)礼组织了新的力量形式,是以人的情感的形式所实现的力量存在,其本身就是创新。发挥自我实现其自我存在的精神意志,给人以力量,使人自我发展,是力量之间的认可,是认同存在运动的责任。克制是由知确定的一种必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以礼创立新的力量就是仁,此时力量具有道德品质。以此力量行动,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那么,发挥仁的意义完全在于自己。具体的行为意识是:不合于创新存在的不要看,不合于创新存在的不要听,不合于创新存在的不要说,不合于创新存在的不要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确立的是一个力量秩序,实现的是个体超自我的意义和责任,其实质是以礼而实现的创新存在。这是一个运动状态的内在结构,是一个正在作用的力量,它内在的不同的脚色以自己的力量作用实现自己的名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5)不同的名分各执其礼促成共同发展的整体意志,礼并不是目的,它只是组织了一个新的力量。然而仁义在这个新的力量的作用之中诞生了,它创造了超我的意义。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责任,当各付其职的时候则形成的是一个超级存在。在其中,每一个自我都获得了突破和超自我的利益,个体的生命意义在整体的运作之中获得自然。血链的情感,战斗的意志,在真实存在的整体运动中,在整体的力量运作之中获得了仁义的形式。个体正自己在整体之中的名分来确立自己的责任,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力量作用。为政在于确立内在的机制,而实现外在的表现。仁义的形式创立了一个个体发挥自我的力量作用的真实而无限的世界,整体的意志为他指明了方向。以礼而行,个体获得自己的名分,他以整体的意志发挥自己的力量作用,整体则以个体的作用实现新的意义。

先富后教。富代表创造行为,教代表关于创造行为的认识,富是个体行为,教是整体行为。“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13.9)创造行为在创造财富时首先创造了人,而教则是认识作为人的创造本性,确立自强不息的运动存在,从而实现仁义的存在形式。教是自然教化,力量教化,即,认识自我的本能欲望,发挥力量作用,以知而知礼而知运动存在。

君子的胸怀在于天地自然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即运动存在,而其情感的形式是以合乎于礼创新的力量形式发挥自我。“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5.9)仁,就是人。是人作为人的情感认同,它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我所想要的想要获得的也希望你能获得,这份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是仁。它是在力量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形式的存在,其性质是力量意志,只不过是以人的情感形式实现。这只是自我实现其个体存在的自然现象,其实质是自由自主,即自由飞翔。人不可能回到野蛮状态,不可能回头去做一个动物,那么杀身成仁。就是以力量的自然形式去战斗,而确立自由意志,也就是存在运动。存在就是自由,运动就是意志。

力量作用是自然,而以礼发挥力量作用实现生命意志是人伦社会。圣人与百姓的关系是使大家发展,而自我发展。此时自然的运作以礼而表现出来,其实质是仁义,即将自我本能的力量意志以知的形式实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20.1)天命在于富有,在于运动存在,获得天命就是获得责任,如果天下百姓陷于困苦和贫穷,天命就会终止。建立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上的礼,创造了新的力量和存在意志,它是运动的动力核心,也就是“中”。仁义实现了其知的主动性,是个体存在发展到人的存在高度的产物,则奠定了礼的力量性质和知的法则,其实质是运用,即用中。

创造新的力量存在,其存在的机遇开拓人的精神意志,则“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13.16),这是自然的命令。

 

三:孟子——人的自然气势

人的自然气势所标明的是一颗自然之心,即,运动存在之心,力量之心。

仁义标志着一个知的存在运动,它超越现在而超越一切形式而气势恢宏。人以知的意志而实现自我,仁义则奠定了礼的力量性质和知的法则确立其运动。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一颗力量之心的表现。

此处确立的是自然力量意志的人我的情感形式,它在突破力量的本能作用的同时突破了情感的自我意义——以自我的利益融入整体的意志,实现知的运动形式而获得自然无限。但是仁义如果失去利的发展的动能性则什么都不是。一切的一切都只在于运动意义,不论是具体的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事物还是更高形式的知识思想的存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体利益是运动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就是一个运动不息的运动趋势,是一个自我的存在运动,这是我们所拥有生命的唯一意义。其表现形式就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利益。所谓仁义就是利益的人性化知性化,是超越个体形式的自然意义,即知你知我的进步意志而共同发展。所谓利只是自我的私利,它受个体形式的限制无法突破个体范围,然而它是存在运动的基础。

义与利是共同的东西只是方向不同形式不同。义是创立共同的利益从而实现自我的利益,它使自我的利益最大化。利是自我的私利他只停止于自我而没有突破的能力。义与利只是一个范围问题、目的问题、方向问题,其实质都是个体的进步意志,都是自我的存在动机。针对于未来,利的方向和认识确立了现在的责任,中间的区别就是知。知使我们获得新的意义而于现在不同,由知而主导的利的行为就是仁义。“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1)把握了利的方向则就把握了利本身,认识了发展进步的运动本质则就确立了仁义的方式。没有利的真实存在,仁义孝悌将失去自然性。实现自我是人们追求利益的能力和欲望,然而不能突破私利的短浅的目标则受这个目标的限制而止步不前。仁义孝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种运动形式,都只是实现发展进步而永不停止的自然意义。

知的含义是发挥人的自然意志,它运用的是创新的方式而不是毁灭的方式,它发挥的是人的进步意志而不是人的力量本能。义与利再一次统一于进步意志,然而必须有这个能力然后人性化,必须认识人的情感意义然后才能成就禾苗向上生长雨水向下奔流的自然意志。这就是仁,即再一次进步的共同行为,形成一个更高更远的运动存在。“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5)将利溶于义,发挥人的精神意志实现人的力量能力,人则自我实现而获得自然运动者,天下无敌。

情感不是静态的也不是目的,它是超越力量本能的人的运动形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7)在彼此的情感之中尊敬和爱护并把这种情感扩大到社会之中,然而具体的行为意志是:继承发扬父母的精神以实现自我,以知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力量能力和自我意识并以此走入社会。这是一个运动存在而不是一个感情存在,其实质只是自我实现所具有情感的形式,它以实现个体的行为意志而实现社会的动力机制,其真谛是继往开来的行动能力和持续的力量意志。 

以人的情感方式实行的政治方针,就是仁政。人的情感具有两层含义:认同的情感方式和共同的行为意志。认同的情感方式指由伙伴关系所组织的运动状态,共同的行为意志指突破自我突破现在而走入未知的自然意志。仁政在个体力量形式的基础上建立知的形式,它标志着超人的力量在现实中的实现。财产是个体精神的所在地,是仁政的具体形式。“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7)恒产与恒心表明了人存在的实质,物质是存在的基础,精神是存在的意义。人只有获得稳定的财产才有明确的观念和准则,只有使人获得发展实现自我才能理解生命意义。于是利的物质的形式是自我存在的基础,由利而获得的激情是精神的基础。它们发挥利的自然秉性构成个体自我及其自我的所有的存在,自我的即私人的私有的。私有的标志着一个自然存在的单元,一个整体的运动意志,一个自我的形象。同时它标志着一个知的确立。万物的存在因为我的意志而具有新意,一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只是因为这个自动自我的存在对世界的自我的划分。

从自我的爱好认识到百姓的爱好从而矫正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认识的矫正是力量行为,要求人的认识永不停止。其形式是不受自我限制,不受力量本能的欲望形式限制而实现知的形式。知由知自我知大家而知自然的存在运动,知道群体的创造性质和新的力量意志。于是将自我融入群体代表着对自强不息的自我的知。“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1)表述的就是这个知,其实质是个体意志,其乐不是享乐而是自我实现之乐,是关于个体意志的知,其形式是共同实现。在发展中与民同乐,在进步中与民同乐表达了一个同一的运动存在。其中还隐含了一个意义,王在其存在中具有一个自然的意义,那就是使百姓自我实现,发展进步是王的责任,并以此而成为王。

好乐好勇好货好色都只是自然本能,然而只有形成共识实现超出个人及其集团才为天理。天理并不是本能欲望的实现而是实现存在运动。由关于本能欲望的知所形成的情与感标志着实现存在运动的人的方式,即将这个共同的欲望建立在共同的发展进步之下。也就是识人欲而成天理。“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3)仁者以自我的欲望开始,以共同进步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最大化,他能看到人人的长处更能发挥人人的长处。仁者的形象是无私而有我,只有自我的能力和无限的意志。他将自我的利益融入大家的利益之中,因而无私,以实现大家的利益而实现自我的利益因而有我,它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并获得无限的意志。“大事小”是一个整体的观念,或者说一个整体运作的实现。

人的情感的责任方式代替了人的力量本能的自然方式,君臣父子夫妇朋友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这些角色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是为了自己存在的,而是为了一个整体存在的意志而存在的。情感只是方式不是目的,它促使力量能力获得知的形式。这个知就是突破自我而运动存在。认识自我认识别人实现组合创立新的力量意志,则确立了一个整体的存在意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4)表述了一个整体的情怀,意味着这样的认识和行为。

突破自我则为大勇。突破本身就是运动存在,因此,此时的勇具有生命意志。它远远超越了某一个体的利益范围,并在新的利益范围中获得无限意义。天理是威严刚强的,人只有以自我自主的能动性成就天理才能实现自我突破,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超越自我。人的历史就是这个自我超越的历史,它确立了正义。“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3.2)确认正义则无往而不前。把握正义获得先机则为自然,实现共同发展就是知的突破,它是每个人的共同意志。此时则可完全发挥其力量意志,以正义而勇往直前的气势则为大勇。

获得力量意志抓住运动的核心,则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其蔑视一切的气概就是作为一个人的气势。它具有战胜一切的能力,具有把握一切的意志,这是自然自强不息的人为表现,是自我发展永不停息的势力。知的进步性和把握一切的力量意志使它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运筹能力,它充斥于天地之间而无所不在,其强大的力量意志突破一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3.2)义与道是其形式,知的能动性是其动力机制,自我的力量意志是其基础。

共同的意志,战斗的情怀确立了你我的存在,也确立了存在的意识,相互的力量作用实现了具体的行动行为,也实现了一颗存在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3.6)存在与存在的认识,表现在心理意识上就是“不忍人之心”,并表现出四种心态,即四种端倪。这四端标志着人的形式的确立和人的存在,仁义礼智只是一个开端且永远只是一个开端,它们实现的是运动存在。“不忍人之心”就是关于存在意志的认识,它是存在之心,力量之心,它是超越性的本能形式。这个能力的形式多样化、自我化,在力量本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情感形式的人的世界。于是,人以其情感形式和意义不同于动物而存在于世间。四端之心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存在的意义,它突破了动物以本能存在的停滞状态而创立了运动存在的自我。其实质是力量的超级状态,它在认识自我之时还认识了别人,并以此认识存在整体。

善的意义代表人的长处,而知善能善则预示着正能量。“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3.8)存在的意志为善,它预示着自然存在的本性,即性善,其实质是发挥人的长处。知善能善指人能动性的知的部分,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进步的实践中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构成了本能之外的存在形式和自我的意义。那么性善预示着实现存在或者说实现运动,存在必然指的是自我的存在,但是性善超越了自我。性善标志着群体的存在,标志着整体的存在,标志着自然的存在运动。

人伦是一个动态的组合,它的意义不是限制也不是区别而是运动,是自然运动的人的组织形式。人伦组织创立一个新的力量意志,实现了超越自我行为的具体形式。不能停留在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上,而应该理解他们的意义,即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是什么?那就是运动存在,人伦就是其具体形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只是人伦的形式,它们只是实现一个共同的意志而组织在一起,这个意志是发挥自我创新存在。“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5.3)明白这样的一个进步的意志及其力量形式,则人伦就实现其作用了。“作新民”的意义就在于此。

力量代表作自然,知代表着人的意志。获得力量且获得自我的意志,则获得了人的存在形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6.2)这是力量行为,是自然表现。其中力量发挥知而获得自我,广居、正位、大道都是力量以知而获得的形式。不受富贵所限制,不受贫贱所影响,不受威武所阻碍,表达的是战斗的意志,其人则是大丈夫。得志与不得志,不失其精神意志。

 对力量的臣服和乞求不是知的形式,也不是礼的范围。服从和追随是自然力量的意志,它构成自然法。礼是在这个法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这个基础也就没有仁与义。礼与知决不是限制什么更不是否定什么。自然界以力量求发展,强存弱食唯此一途。然而人类有所不同,他以仁义的方式实现力量意志,而在于更强更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章句下8.19)人与禽兽相差的那么一点是什么?那就是不停止。禽兽止于温饱而人则永不停止,他实现的是存在运动。舜以仁义实行存在运动,而不是为了仁义去做什么。

强大的力量明确的意志,确立于两阵之间,应用于取舍之时。“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11.10) 生是本能的存在自我的存在,义是责任的存在超自我的存在。舍生而取义是义战胜生的行为,是知的存在运动。鱼与熊掌虽然珍贵但是是有区别的,舍鱼而取熊掌是熊掌战胜鱼的行为,是获得最大利益的行为意志。舍生而取义预示着存在着比生还重要的东西,它超越了自然力量意志的自我形式,突破了个体自我的存在范围,强大的力量意志实现了超自然的运动存在。

生命意志以知的形式表现出来,运动则生停滞则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章句下12.15)增加自我所没有的能力,就是实现自我的运动状态,其忧患在于运动。忧患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一种是主动的。被动的激发的是自我的力量本能,主动的是实现自我的知的责任。由此安乐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是享受现在还是享受突破现在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然地意志就是存在运动,享受突破现在实现自我的意志就是享受存在。其中的关键是力量意志的实现形式,它的自然的形式是个体的力量形式,它的知的形式是个体的组合形式。个体的力量形式只是个体自我的形式和个体的有限得知,个体的组合形式是超自我的形式和超个体的无限的知。一个实现的是自我的存在,一个实现的是存在运动。其中力量因为知而获得生命意义,而不是知因为力量而获得生命意义。面对未知才有自我,实现创新才有安乐。

以礼而获得力量,以知而实现运动,是我的责任。强大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是我的基础。以此“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章句上13.4)万物都准备好了等着我去行动,事实上是我运用万物实现行动。不断地总结自己获得力量就会再一次确立行动的意志,新的力量必实现新的作用,未知的世界则在眼前。

整体的运作大家的意志代表自然,具体的形式则代表现在,以整体而存在的个人则实现运动。一切都在变化,人的意志不变。君的意义在于实现人民的意志,社稷就是国家就是大家,它标志着一个新的组合一个超自我的存在,个体意志在其中获得表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章句下14.14)民代表自然运动的整体,国家以具体的形式相对于个体实现了这个运动。其中君为交接点,君发挥个体意志从而形成整体意志,他由个体的运动产生以实现整体的力量作用而存在。

力量作用的形式可以变化,知未知的意志不变,自然进步之趋势不变。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代表着人心理意识的不同形式,然而,运动存在之心不变,力量之心不变

 

 四:大学——强大之学

大学之学,在于自然创造,是运用自然的学问,而对于个体就是做大做强。光明意味着创造,做大做强意味着自然创造的意志,而善则意味着人自我强大的形式。

光明普照大地,照亮万物,生的意志以个体形式得以实现。个体获得自我,获得强大的力量意志,预示着存在运动突破了本能的形式实现了知的形式。这个知的形式以个体自我的力量作用,以自我意志的方向实现其运作,实现具体的表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1)做大做强的道理,在于发扬光明创造的品德,在于使民众突破现在而创新自我。“明”就是光明,它喻示着自然的创造运动。“明德”则是发挥自然的创造之德,它喻示着人的主动的行为。“亲民”就是使民众获得表现,其意义是新或者说善,并喻示着整体的表现。“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的状态,即回归自然运动。这是一个由自然而到个体,由个体发挥而回归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个体意志而获得自然意志的过程,其中的核心是发挥和运用。其实质是达到充分发挥实现完美的行动而持之以恒,其自然意志是存在运动。光明创造实现了人的形式,或者说人具有了自主的能力,从而实现创造运动。

个体的行为意义以力量的作用而获得,它的本质是创作。获得力量是这一切的基础,新的力量具有新的意志以此才能实现创作的行为作用,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知赋予了他无限的意义。知的形式就是学,学就是努力去做,它是个体的因从而是主动的因。学与学之间存在的是个体的力量意志,这注定了学习的竞争性、突破性和必然性,落后面对的就是淘汰,或者说死亡。学具有优秀的品德,但学的核心不是学习某种品德,而是掌握力量实现行为意志。因此学就是将自我融入自然进步的知,其核心是在自我的情感之上认识个体的力量意志。强与大是力量作用相对的概念,它们在相对之中存在,是相对的意志使其强和大。这是一种运动状态,是以自我的形式和意志突破自我而运动存在状态。它内在的具有两种强大的意志:一种是现在相对的强大,是以具体存在的力量能力获得的,它以有形的方式实现其强大。一种是相对于未来的强大,是以个体而具体的生命意志获得的,它以无形的方式实现其强大。有形的方式存在于无形的意志之中,无形的意志以有形的存在表现出来,其意义是现在的强大因具有生命意志而成其为强大。于是强大就是突破现在获得未知通往未来的力量意志,这就是“大学”,它以人的形式实现就是作新民。

完美的行动是一个完整的主动行为,是全力以赴的结果,也是一个自然力量本能释放的过程。其从内到外,从自我意志到力量意志,从突破个体的行动到实现自我的存在,这个变化展现了一个运动现象。力量释放结束了,然而精神意志确立了。个体在行动之中释放了力量获得了精神意志的存在,新的力量开始凝聚,新的行动开始展开,于是运动得以实现。其中?含的知,主导了这一行动。知自我的力量作用而以礼去获得力量,知自然变化而以行动去学习,于是,知失去,知获得,而自动自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1)实现自己的行为就是获得自我,由此一个自主的行为意志获得表现。

主动地实现自己的行为,包括力量意志和个体意志两个方面的作用。力量意志提供能动性,个体意志则实现运用产生行动。获取某一物的个体行为则暗含力量原则,主动地实现自己的行为则包含自然规律,一切都是自然现象。明白自然的规律与个体意志的关系则能站在自然规律之上实现自我,从而将主动性融入自然。其中光明创造的意志为自然规律为根本,个体的意志为所得为末节。能得为始,所得为终。从能得到所得只是个体的某一行为的完成,而从所得开始则个体生命实现运动。此时,个体行为获得存在意义。“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1)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任何事情都有终结和开始。知道自然发展的规律,就掌握了从无到有的创造而存在运动的道理。以此发挥自我则是对道的运用,或“近道”。

光明创造的自然品德以个体生命的形式发扬在人的形象之中,知的无限性成就了这个形象,但是人首先是个体的人,它要实现生命的意义先要从自我的行动开始。人的知的行动包括力量能力、关于自我的知、以及个体本能的欲望意志。知在心理范围和行动行为上的双重突破奠定了一个个体的人,从自我超越亲情建立国家的意义进而确立自然的意义,它展现了从个体到群体到国家到自然的方向,强调了个体和力量是这一切的源泉。知使个体的人以具体的力量作用实现运动无限,其中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力量向自我意志的变化,一种是自我进步向自然进步融汇的变化。变化中力量范围不同方式有所不同,但一步步强大而突破的能力意志不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1)这是一个人面向自然无限的格式,由一个人到群体到民族国家,标志着一个人的力量的无限的发展,其中有情感意志、知的认识、我的确立,一步一步都对应着内在与外在的突变,然而贯穿其中的是力量作用,是自然意志。

个人的情感,群体的意义,具有同一个方向,那就是强大。人以知而制定了礼,确立了这个意志。礼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意义的升华,共同的存在共同的意志实现了群体意识。这是一个完整的动力机制,它建立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无限意义。家的含义被无限的刷新了,个体从其中面对的是丰富广阔的自然世界,强大的自我感觉是回家的状态。君臣父子朋友构成了一个超自我的个体,它们各自秉承自我自然的意志而走在一起。君臣父子以礼而建立关系的确立是由个体的自我发展奠定的,所谓的志同道合就是:共同的发展的意志,做大做强的道路。仁敬孝慈信是对内的,它使不同的脚色实现统一,并在新的意义之中追求超自我的意义。这个超自我的意义是在整体那强大的力量意志的行为中实现的,于是仁敬孝慈信对外则统一于一个力量意志,所实现的是力量行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4)仁敬孝慈信是礼的实质内容,它们实现了一个新力量的内在结构。情感和力量意志获得结合,个体和整体行动协调一致,内在与外在获得统一。这一切存在于一个力量作用的表现中,其自然现象就是强大。

强大的进步意志是根本,它是一切个体的自我的归宿,运动是一个整体,它实现了个体存在。这个整体就是一个家,它使个体实现运动存在,由个体到民族国家以具体形式实现了自然运动的缩影。其中强大的进步意志以个体的形式获得表现,突破自我否定自我是核心,即力量本能是核心。知道进步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那么现在的知识就具有了充分发挥的意义,即去获得未知。现在的意义获得了改变,知为现在的一切赋予了生命价值。“子曰:‘听松,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大学》5)整体的意志凌驾于一切,建立了普遍的威严,礼就是其形象。以礼而行标志着进步的意志,从而使弄虚作假者无法将自己的谎言说出口。礼的威慑作用奠定了个体民众的想法,确立了力量自然,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作为个体的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这与品质无关与善恶无关,它是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将一件事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做完的信念。只有将一件事做到完美的地步才能创立新意,这种能力就是突破自我的能力。它首先突破力量本能战胜破坏性创立建设性,然后在建设中实现自我的意义。诚意就是确立自我的信念,修身就是实现强大的行动能力和一个顽强的意志,它们的意义在于认识自我与现在与力量的作用,从而行动表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大学》7)“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8)确立信念就是确立一个整体的存在,在其中,个体获得方向和意义,以此获得感触的真实性因而为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心有所属。

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来理解家庭只是一种自然所得的东西,它是人们走出自我获得自我的第一站。不论是从自然的意义还是从个体的意义来说,家庭都是一种发展所得的东西,它不是发展本身更不是发展的意义。血缘亲情只是自然发展的情感,而人类的情感则是进步发展的情义,它远远的超过了亲情和具体的万事万物。家庭是以血缘亲情而自然形成的发展机制,它的存在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个体的发展。夫妇父子兄妹的情感只是进步的因素,而不是进步本身。其核心是认同,然而认同的是个体的能力和意志而不是其他。家庭的意义在于整体感,亲情的意义在于彼此一致。它们的存在构成了个体力量存在的先天的知的基础,这个基础以无私的方式成就了超级个体的存在。家,实现了超级的私和有,并以此实现了礼。理解了个体的意义才能理解家庭的意义,才能理解亲情的意义;理解了个体的私和有,才能理解礼的意义和自然进步的意志。齐家的表面现象是和睦,内在的意义是各付其职,协调一致实现新的动力机制。,从而,教育与力量,力量与意志,意志与突破,培养出生命意义,它使一个人拥有胸怀与气魄而成为人。这个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人走出家庭的范围和个体的情感而获得广阔天地的过程,或者说是获得自我的过程,实现力量自然的过程。居于家庭这个范围,人们难以认识儿子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才能认识。人们也同样难以发现儿子的成长,而给予他应有的权利,只有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才能给予。“所谓齐家在修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9)家只是一个开始,修身在于更广阔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这就是不具有突破现在的能力意识是不可能治理好家庭的道理。

家孕育出了孝、弟、慈实现了情感的存在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运动不息的动力机制。将继承父母意志发扬父母精神的孝道进而运用于社会国家,兄弟相映而实现自我进步,子孙传承而确立自我实现的情谊,这三者使自我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实现生命意义。它们创立了社会形式的有与生的力量,是自然成长之意义的人我表现。对待民众只应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慈。慈就是让民众发挥自我实现的行为意识。其中所?含的智慧是超前的,所具有的意志是空前的,它的行为具有自然而无限的能动性。慈战胜了自我并获得了自然进步的意义,它的情感只是个体之间彼此进步的力量感情而无其他。使百姓像赤子一样具有最强大的发展势能是其具体的意义,没有任何刻意的形式限制只有动态的力量存在是其形式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力量状态。力量的状态是一切的状态,它只产生行动。而后行动产生知。从来没有先学会获得再去付之行动的,从来没有善或者什么好的品德脱离力量而独立存在的,一切的善的事物只是力量行为的一种形态。

从实现个人突破创立自我存在,到兄弟共同实现而创立兄弟情义而创立社会,是一个力量从实现自我进步到实现自我超级进步的过程。它包括个体意志,血缘情感,力量情感三方面并合而为一。三方面是在进步运动之中合而为一的,合一是创造的行为是个体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力量发展的需要。这个力量来自于孝把握于弟成就于慈。孝提供了意志力量和精神意识,弟组织了具体的力量结构,慈造就了力量无限的可能。其意气风发在于力量行为,在于匡正四国的意志。这就是一个人为父为子为兄为弟的形象,为孝为弟为慈的行为。一切都是从实现自我做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事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意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大学》10)家庭是一个起点,它包含方向和意义,以及确立了一个情感形式。由此出发则奠定了一个持续运作的基础,就是说是一个人以其行为而表现自我的基础。持续相承的是知,是情感,是力量意志,所表现的是一个大家,即国家。它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力量作用确立自我的意志,匡正四方的国家,其力量意志趋于无限,个体自我亦趋于无限。

上下,左右,前后标志着一个动态的意志及形式,这是一个一的意志和形式,它通往未知。表面上看它处于中间,而实质是通往未知无限的尖锋。“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藉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使上;所恶于前,毋以使后;所恶于后,毋以使前;所恶于右,毋以使左 ;所恶于左,毋以使右:此之谓藉矩之道。”(《大学》11)统一天下而形成一个新的力量意志。这个意志以兄弟相映的情谊实现,它爱惜幼小不遗弃孤寡,上承先人意志而发挥所有人自我实现的欲望。个体则获得空前的意义,它通过自我努力获得进步,通过社会获得超级进步并以此获得自然无限的意义。天下之道,就是运动之道,是以人的知所实现的是超级运动的原则。上下,左右,前后就是关于运动状态的知,是突破现在所得的意义。没有这一步的行为则没有这些观念和意义,但是产生了这些观念之后则必须认识它们的实质,不受它们限制是再一次实现自我的关键。君子自强不息的秉性来自于自然实现于对知的突破,这就是衡量进步运动的原则,即“藉矩之道”。

认识到民心则对应出君子的存在,父母的形象从而表现在社会运作之中,一个服务的角色被纯粹的认识出来。君子表现的是力量意志,服务的是运动存在。“《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事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谬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11)父母的伟大在于无私,而无私的真正含义是使其子女成长并获得自我而实现作为。君子的高尚在于进步,它以实现大家的进步而实现自我,它的意义在于整体所创造的新的存在。君子的情感来自于父母那自然的情感,但突破了它的范围而而走入社会,突破了现在的限制而回归自然。君子的力量来自于百姓的力量,但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是他们意志的表现。这个意志是自我意志,这个力量是自然力量。符合民心则国运昌盛,不符合民心则失掉国家,民心就是个体的力量意志,而得民心就是使个体实现其力量意志,发挥其力量作用。

增值财富的原则在于最大的发挥现在的力量创立新的意义,纯粹的财富是不存在的。仁者、义者是那些把财富融汇到自我进步之中的人,他们不受财富所限制去实现新的意义。仁义与利益并不冲突,利益是仁义的基础,没有利益就没有仁义,仁义反过来给利益以生命,它使利益突破现在。“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而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差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只使为国家,?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11)获得义则获得持久的利益机制,奠定的是运动存在的真实性,其实质是实现个体的力量作用。

认识万物的变化运作而获得知,由知而确立自我,并实现强大的行为意志;认识家庭的自然的运动性从而建立知的自主的运动性,以具体的国家的形式而实现自然无限。“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1)修身修的是现在,修的是强大完成的是力量意志,表现在个体则是对外的行动能力和卓越的见识。天子代表国家,庶人代表个人,他们都是个体,其强大的行动能力和卓越的见识为根本。平天下标志着一致的行为和统一的意志获得确立,其内在的仁义礼智信实现了运作,但这是与外在的力量作用同步的。就是说一个力量作用获得表现,它创立了自我的世界。

君子的方向不是百姓而是自我的创新发展,它与百姓的关系是共同意志的关系而不是某一具体的财富或利益,这个意志是自然进步的意志。百姓和君子的关系亦是一样,同样是主动性的追求自我的意志的关系,唯一的区别是君子先一步领会了超越自我的意义,从而具有了实现共同意志的知识和能力。君子摒弃了个体的因素以民心来创造一个新的存在,其行为在于组织发挥一个新的力量作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