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产 » 正文

我写《枪响刘公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8  浏览次数:729
核心提示:刘新智我写作长篇小说《枪响刘公岛》,纯属偶然。1986年春天,我在大连海军政治学院电教中心当主任时,组织上安排我去杭州海军疗养院疗养。住下第二天,护士到我住的房间查房,顺便告诉我说,你隔壁住着一位老同志叫
刘新智
我写作长篇小说《枪响刘公岛》,纯属偶然。
1986年春天,我在大连海军政治学院电教中心当主任时,组织上安排我去杭州海军疗养院疗养。住下第二天,护士到我住的房间查房,顺便告诉我说,你隔壁住着一位老同志叫连城,给我们工作人员和疗养员作过一场传统教育报告,讲的是他和杨子荣一起在东北剿匪时,抓坐山刁的故事。他当时就是我军牡丹江二团参谋长,代号203首长。讲的很生动,大家很受教育。我内心立即产生了想见这位203首长的动意。
当天晚饭后,我信步走到连城住的房间门口,见他伏在案头写着什么。听我进屋的声音,他抬头看了看。我马上走近他说,老首长在忙着写什么呢?连城站了起来。这时,我发现他是位身材魁梧的大汉,剑眉圆眼,国字脸形,微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从大连海军政治学院来的,他说我是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来的。言谈中,我始知他离休前是院务部部长。说着,他让我坐在沙发上。我开门见山问他,听说你当年在东北剿匪时,和杨子荣一起抓过坐山刁?他说是的,我和杨子荣是战友,又是山东老乡,他参军比我晚,一同作战剿匪,抓过坐山雕。这时,我看见他案头上有纸和笔,就问他在忙什么?他说我正向海军党委写一份报告。我冒昧问他是什么报告,他说是写当年在威海刘公岛武装起义,杀日本鬼子投奔共产党八路军的情况报告。啊!我听了感到震惊!刘公岛武装起义?什么武装起义?我就是威海人,从未听说过。连城看出我想知道的急切心情,就对我大体讲了那段鲜为人知的武装起义杀日本鬼子的故事。
1944年仲夏,在汪伪海军部队驻刘公岛的练兵营里,由上士班长连城首先大胆提出征得少尉卫兵队长郑道济同意,他俩又发展毕昆山三人秘密组成了武装起义领导小组起名叫 “三义团”,发展所在练兵营少数骨干,精心策划,于1944年11月5日举行武装起义,杀死了伪军官17人,驾驶4只舰艇将起义部队和家属600余人,驶离刘公岛,投奔共产党八路军。受到胶东军区首长和部队的热烈欢迎。这是一场震惊中外的重大军事政治事件,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英雄壮举!美国旧金山电台、莫斯科电台、延安电台均向全世界做出了广播报道……
我边听边在内心里受到巨大震撼与感动,禁不住对连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我深感这个起义过程,惊心动魂,扣人心弦,充满了悬念,很能教育人,警示人,我就想写这个题材。顺便问了一句连城,这个事件有没有人写过?他说没有,都不敢写。文革中造反的群众组织说我们是“假起义”、“国民党特务”等,蒙受污辱,受到不公的证待遇,坐过牛棚,遭批斗毒打,完全颠倒了历史。我现在就是在写这段历史事实,说明武装起义经过,呈清真相,为我们的爱国起义正名啊!听后,我的心灵又一次被撞击说,连部长,我想采访你,请你详细说说武装起义情况好吗?他爽快地说,好,可以,但现在交谈怕来不及,因我要尽快写完,到北京海军当着首长面送上报告。我有些着急地问他,那咋办呢?他说你也住在大连,咱们回去再谈不行吗?我说行,太好了,连部长,就这么说定了,等咱们回大连后,我再采访你。我怕耽误他写报告,说完马上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但心情平静不下来,总想着这段传奇的故事,心中便产生了把它写成长篇小说的萌动。
写成长篇小说,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大工程了。因我在这之前,主要是写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影、歌词等,没写过几十万写出的长篇。于是,首先分析了一下和完成这个“工程”所具备的条件。第一,我是威海人,家就在刘公岛对面南海边的沟北村,我生下后是看着刘公岛长大的。记得孩提时代,我经常从家的北窗口,朝刘公岛远眺,隔海相望,神驰冥想,越过蓝色烟波,静静地看着刘公岛,想到它那神秘莫测。横卧在海水中的弧零零的刘公岛,就像天国一样地吸引着我,我猜想着那上面所不知道的一切。它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永远可望不可及的美丽地方。那时根本想象不到,我将来还能为它而执笔写书著文。这种天然的刘公岛情结,使我很有信心来写发生在上面的故事,至少地理环境、家乡的风土人情等我是熟悉的。第二,好在大连地区有不少当年参加武装起义的人员,尤其是起义主谋连城、郑道济都跟我住的不远,调查采访比较方便,当我与他们一接触谈到来意,都非常支持我的写作,尽最大努力向我提供线索、资料,述说当年受日伪奴役的痛苦和武装起义详细情况。这两条是我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加上我有多年写作的经历,自信能把小说写出来。第三,这是一个无人涉猎的题材领域,是我国海军反日斗争历史上的一段空白,作为失败的甲午海战有人写过,作为胜利的“11、5”武装起义没人写过,就题材而论,不怕“撞车”、与人争着写,从而,我下定了决心。为了写好这部书,我曾三次到岛上实地调查采访考察,请岛上文史馆戚进杰馆长等介绍史料,吃住在岛上领悟与感知当年的生活情景,巡看当年日伪海军练兵营、日军辅导部、基地队司令部驻地等旧址,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充实了我的头脑。
其实,我当时手头正在写一部纪实小说《郎卓红传——三个水兵画家之恋》,把写了一半的书稿带在身边,准备在疗养期间写完。听了刘公岛武装起义的故事,直觉得这个题材狠抓人,就情不自禁打起腹稿。  第三天,连城告诉我他明天就去北京,一周后可回大连。我在连城去北京这天大清早起床送他,问好了他家住处,决定也很快赶回大连再见面。
我的疗养期原定一个月时间,只住了12天就回大连,开始了对连城的采访。连城对我的采访非常热心和支持,详尽讲述了他如何第一个大胆提出在练兵营发起武装暴动的想法、酝酿过程到成功。作为起义的主谋,他提供的材料和事实都是非常真实、细致、可靠的。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忆着,述说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听着,记录着,我俩仿佛共同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的苦难岁月,经历着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性生死决战的时刻。这时的连城,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可谈起刘公岛武装起义就激情难抑地达到忘我的地步。一次次一天天,他谈了很多次,我采访了很多遍,并给我提供了他保留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份至关重要的是军委、海军对关于刘公岛1944年11月5日武装起义,有一个定论性的文件,明确肯定了“刘公岛起义是一场爱国主义武装起义的英雄壮举”。这一定论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文革”中起义人员受到污陷的历史问题,恢复了他们本来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面貌。看了文件后,我对这场起义的性质与意义心中有了底,从而使我下定了动笔写这场起义小说的决心和信心。
但是,真正动起笔来,思想上又有了顾虑,因刘公岛武装起义,事实上是没有党的地下组织进行领导,而是他们凭着一颗爱国心,受全国整个抗日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的鼓舞和影响,结成“三义团”核心领导小组自发斗争的结果。可是,写成文艺作品就要考虑它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是创作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的胜利,完全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高度概括了这一真理,特别是反映旧军队起义的所有作品,不写党的领导几乎没有,我敢不敢按照生活真实写出艺术真实的作品,成了我动笔的最大拦路虎。思来想去,感到从爱国的主题出发,国民党官兵反正起义,是无可厚非的,包括历史上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的为人民称道传送的历史事实,为什么不能写进文艺作品里呢?况且,刘公岛这次武装起义,是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1944年大好形势,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具有爱国心的每一个中国人,深受其辱的汪伪官兵,更不应该例外。想到此,我壮了壮胆,也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国心,要真实地写出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信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接受的。于是,我铺开稿纸就写了起来。
然而,写小说毕竟不是写历史,在写作技巧上又出现了难题。一是怎样结构这个故事?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本身,就有很强的悬念和故事性,可是又不能照搬生活原样平铺直述,总得艺术地设置悬念,才有可读性,让小说一开始就抓住读者。于是,我采取倒述手法,一开头就写起义官兵打死各路敌人的惨烈场面,让起义者驾艇驶向解放区,剩下的、没被击毙和逃跑的日伪海军“华北要港司令部”司令包其民,紧急报告南京政府,立刻派飞机、军舰追捕起义部队,能不能追上,又留给读者读下去的悬念。二是怎样刻画人物?采取了概括的手法,把三个武装起义核心领导小组骨干成员放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例如主谋人物辛成两次挨打,都日本军官桥本所为;指挥排长丁业这个人物,在起义关键时刻被关了禁闭,弄得异常紧张与危险。6个起义骨干练兵,突然从龙须岛押回刘公岛,被关起来准备杀头,这些险情几乎葬送了这场起义。这些悬而又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都使起义者经受了生死的严峻考验,从而反映了他们杀敌起义的英雄气概与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三是如何为人物起名?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的问题,在原形基础上,采用了化名。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人对号入座,引发了三号人物与作者一场官司,当然是作者胜诉。如主谋辛成被桥本两次毒打,生活中是没有的,我把桥本作为日军凶残的代表人物来写,反衬出主谋辛成杀日本鬼子的思想基础和仇恨心理。主谋辛成的爱人肖苑这个人物也是虚构出来的,她和辛成在岛上怀孕生了一个女儿,我把她写成男孩子,起名新生,也是有寓意的。收购钢铁的伙计真有其人,但细节我把它丰富发展了起来,以表现党和八路军对主谋辛成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五是怎样敲定书名?为此我大伤脑筋,起了好多书名都不如意,如:“孤岛风暴”、“刘公岛起义”、“刘公岛枪声”、“孤岛暴动”等等,为了显示出特点,在枪声上想来想去,但想到当时有关这方面的书名很多,再用枪声就有点太俗了,如“平原枪声”、“东平湖枪声”、“索伦河谷的枪声”……,本书不宜再叫刘公岛枪声。我想要不落俗套,要反其道而行之,写成《枪响刘公岛》,此书名一出,自己比较满意,出版社也认为这个书名好,有新意,有起义特点,就这么定下来了。
1989年3月份,书稿写到剩下最后两章时,领导上要我去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参加师以上干部训练班学习两个月,我就把书稿带到了南京。学习期间见缝插针。无暖气设备的3月,南京的天气很阴冷,我就坐在床上,用被把腿包起来,枕头作写字台,在膝盖上坚持写作。好在那里的图书馆大,藏书多,晚上我常去图书馆查看资料。有一天,我随便翻翻报架上的《文艺报,突然发现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报道说作家曲波要与连城打官司,原由是说连城把自己打扮成“203”首长少剑波的原形给学员作报告。这又对我写小说很不利,如果曲波的指控当真的话,我采访连城得到的资料可靠吗?心生嫌疑。我怀着极大的关切心理,学习完回到大连,专程到连城家询问事情原委,哪知官司刚打完,判曲波败诉连城胜诉。连城给我看了判决书和现场录像,我这才放下心来。
我在南京写完书稿回连途中,路过山东济南把书稿送给了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社的刁编审接待了我,对题材很感兴趣,表示看完书稿再谈意见。我回大连等了两个月消息,刁编审寄回书稿,附长信谈了意见,肯定了题材,书稿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达不到出版水平,要我再下功夫修改,尖刻地指出不足,书的语言带有新闻报道味道,要写出小说语言特点情节还需加强,人物性格刻画要进一步加工等等。我觉得意见很中肯,就按出版社意见修改。正在这时,大连出版社成立。我想,本地区有出版社了,何必到外地去出呢?我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出差不方便,就决定到大连出版社打听一下情况。新成立的出版社很需要书稿。我见到的第一位编辑姓洪,他说欢迎给我们提供书稿。于是,我把书稿修改完了就给了大连出版社。不到一个月就得到决定出版的回音。这时我有些犹豫了,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对书稿提出的修改意见,改完了不给人家合适吗?显然不合适。我就写信给山东文艺出版社,说明一下情况,看同意不同意?回信非常友好说,只要书能出版谁家出都行,没有意见。就这样,书在大连出版社出版了。使我没有想到的是,书出版后,《大连日报》连载,威海、济南等六家电台连播。1989年获得了大连市政府首届“金苹果、优秀文艺创作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奖,成为大连市文艺创作历史上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威海日报》副总编郑起宏的关照。14年前,也就是《枪》书刚出版,我到威海报社联系能否在起义当地的报纸上连载事宜,当时郑副总编热情接待了我。经编委会研究,认为当时的威海报还不是日报,是周报,不合适连载长篇小说便作罢。但郑副总编是位有心人,一直没忘记此事。14年后,威海刘公岛管委会出版了《刘公岛之声》,郑副总编和编辑们不惜版面在上面连载。这既是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精神的好事,又是对作者的一种认可与鼓励!由于重视刘公岛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刘公岛管委会丁香阳主任和周书记亲自决定,以纪实形式写成连环画文字稿,由郑副总编亲自动笔写作修改把关,也在《刘公岛之声》上发表了,作为威海家乡人,我对此表示深深地敬意和由衷感谢!
《刘公岛之声》2004年3月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