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产 » 正文

纯朴的乡土诗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8  浏览次数:655
核心提示:广播诗剧《古莲子的传说》读后发表在贵刊1995年第2期上的广播诗剧《古莲子的传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并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使我不仅久久沉浸在一个神奇的传说里,也沉浸在诗情画意里,沉浸在纯朴的乡土诗
—广播诗剧《古莲子的传说》读后
发表在贵刊1995年第2期上的广播诗剧《古莲子的传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并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使我不仅久久沉浸在一个神奇的传说里,也沉浸在诗情画意里,沉浸在纯朴的乡土诗美之中。  
作为广播诗剧,这部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诸如剧情的设计安排、人物塑造、细节刻画、景物描写,尤其语言的运用,构成了纯朴的乡土诗美。本文主要谈谈诗剧的语言特色。
我和作者姜凤清是多年的老诗友了。记得还在七十年代,我们就一起交谈过诗歌创作。那时的作者,写的一些作品,一是受“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影响,一是受艺术表现方法上概念化的影响,创作出一些诗作,大都直白、浅露,甚至有些政治口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赋予诗人的诗情和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姜凤清同志的人生经历正在走向成熟,他的艺术也正在走向成熟,他的诗的语言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应该说,《古莲子的传说》是形成他诗的语言风格的重要标志。
浓郁的乡土味,即诗的语言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请看诗剧一开始对传说的所在地环境的描写:
在辽南靠近渤海的地方
有一个古莲子的家乡
那儿的水泡子很多很多
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
每当雨季到来的时候
数不清的莲花在绿叶中开放
好像五彩云霞落在水面
又像九天的瑶池搬到地上
在描写美丽的莲花湖时,湖光船网,鱼虾菱藕,栩栩如生:
清早,船儿在睡莲中穿行
撒下张张金色的鱼网
傍晚,渔歌在夕照里对答
鱼虾菱藕堆满了船舱
读着这些清新、纯朴的诗句,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描写了“数不清的莲花”和莲农的劳动丰收场面之后,作者唱道:“这就是美丽的莲花湖呀/人们说它是人间的天堂/这就是富饶的莲花湖呀/世上少有的鱼米之乡。”在介绍诗剧女主人公莲花姑娘出场时,有这样的描写:“大人说,这湖里有个善良的仙女/名字就叫莲花姑娘/她年年月月保护着莲花/吉祥鸟总是在湖上飞翔。”这里不仅有乡土味,还写出了现代象征的意味,把仙女与吉祥鸟联系起来了。“天旱了,莲花要枯焦了/她抖一抖绿色的裙装/雨珠儿就顺着裙褶落下来了/给莲叶送上甘甜的琼浆。”“天涝了,莲花要淹死了/她招手叫来火热的太阳/积水一会儿就降下去了/棵棵水莲又风快地生长。”由于是民间传说,作者巧妙地通过小荷花之口徐徐道来,显得格外亲切,一句“大人说”,就将读者带到当地家乡的传说之中,使人身临其境,感受传说的真实可信。写莲花姑娘给人们带来幸福时,是这样表述的:“于是,这里的四季如春/这里的湖水清波荡漾/这里的莲花又壮又美/这里的莲子又肥又香。”在这里,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语言和雕琢的痕迹,荡然无存。这种乡土味美的获得,不是闭门编造出来的,而是作者长期置身于生活的土壤,从群众中汲取营养的结果,因而才能使语言生辉,饶有妙趣。
浓郁的韵律味,即韵脚美在诗剧中比比皆是。诗,要求有韵律,诗剧也不例外。作为诗剧,除了有情节,有人物,有景致以外,必须有韵律。当今有些诗不讲韵律,只是语句罗列堆砌,我认为构不成诗的音乐美。当然,即使有的诗句可以不押韵,也要有内在的韵律。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诗人毛泽东不赞成写新诗过古板,但他主张新诗要“大体整齐、押韵”。作者在作品中,充分注意了诗剧的韵律,使其字里行间充满韵味,构成了诗剧语言韵律的鲜明特色。如在描写剧中男主人公藕根时,作者写道:
村里种莲的好手多又多
莲伯是全村最受尊敬的人
湖上的打鱼郎个个英俊
最棒的后生数藕根
别人拉上的渔网常落空
藕根拉上的渔网金子般沉
别人打上的鱼杂拌多
藕根打上的鱼一色新
诗剧里凡是有韵,都是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既贴切,又有表现力,韵律味为诗剧增添了美的色彩。再看,藕根思念莲花姑娘时的描写;“昨夜我梦见她美丽的容貌/她穿着天仙般的漂亮衣裙/我想送给她一捧莲子尝尝/她含着笑走了,脚踩着一朵白云。”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同时,既注意了鲜明的性格,又勾画出了内心世界里的隐秘情怀,同时更赋予美的诗韵,明快流转,回肠荡气。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诗剧的作者做到了。这种特色,还表现在描写人们劳动的场面和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上,如《采莲歌》里唱道:
摇起橹呀来采莲
双双巧手赛银镰
一朵莲蓬一分喜
笑声压得船儿弯
船儿飞呀忙采莲
莲花湖上歌一片
人望幸福树望春
但愿莲香飘万年……
这些诗的语言不仅有顿错的节奏感,还有诗歌的音乐旋律,形象生动,充满激情,不仅郎郎上口,还娓娓动听。在诗剧里随着情节的变化,诗的节奏也在变化,但千变万化,诗的韵律味不变。句式大都是四句一节,二、四句押韵,有时八句一节,照样有着严整的韵律美。又如莲花姑娘在与蛟精激战时表现出的勇敢、顽强、机智;“要战胜蛟精需大智大勇/你办好三件事儿也许能行/第一,明天停止烧香上供/叫妖魔的力气有减无增/第二,备一百口大缸放在岸边/我厮杀时自会有用/第三,你午时赶到千里之外/把黑水洼蛟精老巢烧个干净。”表现三件事不用警句妙语,都是口语化。如果没有韵律味就会如白开水一般,可是有了韵律,诗味就足了。
诗化味,即情景、对话、独白都给予了诗情。我认为诗剧通篇就是一首叙事长诗。只不过在这里,作者根据广播剧特点,做了些许符合剧情的情节安排和技术性处理,而且处理得非常恰当得体。可以说,刻画人物的语言诗化了,故事的情节诗化了,诗剧的意境也诗化了,甚至连人物的对话、情景的描写也都诗化了。从诗剧一开始就引读者进入了诗化的意境,一直到剧终,全剧营造了一个浓烈的诗的氛围。剧一开头在优美而奇妙的音乐声中,“解说”道;“九曲十八弯的鞍子河/静静地,在辽南一块盆地中流过/朵朵浪花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神奇的古莲子的传说……”每一句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生动逼真,音节明快,比喻贴切,令人百读不厌。再如写到藕根要跟恶魔去拼杀时,说:“勇敢的藕根要拿着鱼叉/驾起小船,向黑水洼进发/岸边的乡亲们喊着藕根/只有湖里的风浪作为回答……”/又如:“胸膛里,怒火熊熊/小船儿,破浪疾行/藕根要寻找水怪/怕什么涛卷风猛。”反面形象蛟精的语言,同样也是诗化了的,表现他那凶狠的形象时说:“小小莲花妖女/如此大胆可恶/劝你少管闲事/不然的话,哼,叫你枝残花落!”在这里,就是对话,作者也当作诗写了,把对话升华为诗情画意,构建其诗美。莲花姑娘为了铲除蛟精这个人间祸害,为人民谋幸福而献出了生命,作为痴情于她的藕根,怀着无限的深情向她表白了爱恋的崇敬之情:“湖泥里,藕根含上一口水/把水送进仙女的口中/湖泥里,藕根又含上一口水/把水再送到仙女的口中。”反复咏叹,情感递进,达到高潮:“一口接着一口啊/藕根寻遍了每一个水坑/实在走不动了/他在淤泥里一点点爬行。”莲花姑娘牺牲了,她的梦想终于要变为现实:“她日夜俯视着莲花湖底/好像是这块神奇土地的卫兵/她盼望泥里的莲子能破土而出/发芽,开花,结出飘香的莲蓬……”
总之,诗剧的语言既朴实无华,又优美生动,简明精练。前面说过了,作品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使诗美回到人民群众中,无疑,诗剧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诗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衷心希望姜凤清同志能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有这样,诗、诗剧和其他文艺作品,才能走进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受到更大多数读者的欢迎——而这,也正是广大诗作者所应当执着追求的。
《古莲》杂志1996.3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