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国科学家成功选育比人高的“巨型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6  浏览次数:64966
核心提示:  图为工作人员在收获超级杂交水稻。郝群英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社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张素)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6日在长沙宣布,该所研究员夏新界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选育出超高产优


   图为工作人员在收获超级杂交水稻。郝群英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社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张素)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6日在长沙宣布,该所研究员夏新界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
 
  “巨型稻”顾名思义是“大”,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1.8米,最高达2.25米,株形高大、茎秆粗壮,单穗最高实粒数达到800粒。“巨型稻”已被中国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确认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
 
  夏新界说,“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不涉及转基因技术。
 
  科学家们以“巨型稻”为亲本,通过杂交配制系列杂交组合,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的“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系列”,从2011年开始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试种。
 
  其中,位于长沙的长沙农业环境研究站“巨型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示范综合基地,总面积达200余亩,经过6年的多区生产性试验,“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稳定达到每亩900—1100公斤,再生稻可达每亩350公斤。
 
  “巨型稻”拥有较好的口感,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鉴定米质“达到优质稻三级标准”,突破了杂交稻育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巨型稻”或将开启第三次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矮杆基因和多项高产基因聚合实现作物单产跨越式提升。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杂交育种,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生物量。目前选育超大生物量水稻新种质已成为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说,“巨型稻”的高大、稀植、淹水深度大等特殊优势,还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2017年,他们已在长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与常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这里的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蛙、泥鳅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全部产品绿色优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